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實證醫學,學無止境 (吳函儒藥師 銅獎心得分享)
作者 : 嘉義長庚藥劑科 吳函儒 藥師 (上圖中間者)
編輯 : 蔡明劭 醫師
人生中第一次接觸實證醫學,是在大學的時候,雖然當時上很多課、做很多報告,但對於實證醫學依然是一知半解。來到醫院工作後,科內也有相關實證醫學課程,讓我體會到妥善運用實證醫學的概念,可以有助提升藥事服務品質。
但透過今年準備醫策會實證醫學競賽時,不斷的臨床模擬應用和團隊討論的過程,才讓我更加了解實證醫學的精神。
台灣實證醫學學會青年會LOGO設計理念 (劉賢德 藥師)
作者 : 劉賢德1、蔡明劭2、楊宗翰3、林揚笙4
編輯 : 蔡明劭 醫師
1 林口長庚醫院藥師、2 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3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4 台北馬偕醫院胃腸科醫師
青年會創立理念與宗旨
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多年來致力於實證醫學推廣與應用。無論在學術研究、醫療照護及社會貢獻各方面發展皆欣欣向榮。我們亦不斷求新求變,積極促進年輕族群對實證醫學的認識與臨床應用。2017年適逢實證醫學會成立十週年,學會創立了青年委員會 (以下簡稱青年會),期望號召更多年輕世代投入,向下紮根培養更多優秀的實證醫學人才。
TEBMA台灣實證醫學青年會 - 工作心得與期許 (蔡明劭 醫師)
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青年委員會成立緣起
台灣實證醫學學會自2007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實證醫學的推展與應用。多年來在與醫療機構、研究單位及專科學會的合作努力之下,使實證醫學在國內日漸受到肯定與重視,也在學術研究、醫療照護、醫學教育、及衛生政策制定等領域,發揮相當的影響力。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實證醫學文獻閱讀 - A Cluster Randomized Feasibility Trial of Clinically Assisted Hydr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in The Last Days of Life
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實證醫學初體驗
作者:蔡孟軒 藥師 (高雄長庚 藥劑部)
編輯:蔡明劭 醫師
讀碩士班時與實證醫學結緣
真正開始接觸並了解實證醫學領域是在就讀碩士班的時候。從研究設計與執行,以及文獻的搜尋、評讀與應用,一步一步認識實證醫學的全貌。
比賽過程中刺激思考也激盪出新奇的火花
在進入醫院工作後,很幸運遇到了同樣對於實證醫學擁有熱忱並且相當有經驗的學長姐。我先參與了院內賽進而決定參加全國比賽。因為在學期間對實證醫學已有一些基礎認識,讓我們在培訓過程比想像中來的順利許多。
藉由參與比賽,不僅讓我學習到了實證醫學這塊領域中新的知識,同時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實證醫學。從PICO的設立、搜尋的技巧、文獻的評讀以及數據的解讀方式等,許多我曾經忽略的小細節都在培訓以及比賽中更加精進。
此外,在這次的比賽中,我們與醫師共同組成隊伍,在練習與比賽的過程中,總能刺激著彼此的思考也激盪出新奇的火花。藉由醫師對於診斷的了解與臨床數據的判讀,再加上藥師對於藥物的認識,讓我們在臨床應用與決策上能夠更加適切地貼近臨床狀況,這是一個相當有趣也難得的經驗。
以實證證據為基底,醫病共享決策
在整個比賽過程中讓我收穫最多的在於臨床決策的部分。一直以來,在一個臨床情境中,我會著重於思考文獻與我們的病人的相符程度,是否能夠將此結果應用於我們病人身上,同時考量治療方式在我們醫療環境的可行性與其利弊,然後以此為病人提出我們的建議。
但在經過此次的比賽之後,我開始認識到醫病共享決策的概念。此概念為以醫療人員所找尋到的證據為基底,並讓病人了解其疾病與治療選擇,然後醫療人員協助病人分析各項治療選擇之好處與壞處,最後病人根據其價值觀進行選擇,讓病人成為整個臨床決策的中心。
將實證醫學應用於日常的臨床工作
參加比賽讓我更加認識實證醫學,希望能夠將此期間所獲得的經驗與技巧真實的應用於日常的臨床工作中,並且在未來持續在此領域中學習與精進。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遇見實證醫學 給我全新藥學體驗
右二:陳詩涵 藥師
作者:陳詩涵 藥師 (嘉義長庚藥劑科)
編輯:蔡明劭 醫師
遇見EBM,認識EBM
一開始認識EBM是在大學的課堂上,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只有簡單的概念介紹,實作部分也是模仿著老師做報告,對於其中真正的精神不太了解,真正讓我認識EBM是因為二年期藥師訓練。一開始科內的核心課程先介紹關於EBM的基礎概念,如資料庫搜索、文獻等級介紹及如何評讀文獻等。上完課有了基本的概念後,接下來將學員分組報告,透過實做方式來了解EBM的核心概念與運用。
發現EBM,喜歡EBM
一開始覺得要做報告很麻煩,也要花很多時間跟組員討論,但開始認識EBM之後,發現從搜尋文獻到最後的判讀,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樂趣:原來不是每一篇文獻都符合我們的需求,搜尋的時候慢慢收網,從大範圍到小範圍應用搜尋技巧,才能找到最好的文獻;評讀的時候,一一檢視文獻是否符合我們的標準,不同的圖表都有代表它的意義,從一次次的練習之中慢慢學會看懂一篇文獻的好壞與結果;最後的整理和簡報製作,是我最喜歡的部分,設計出一份美觀又簡單易懂的簡報讓人很有成就感,不同的版面編排和色彩設計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官體驗,要如何將辛苦的討論結果變成一份好的簡報,挑戰我的創意。
參加比賽,挑戰自我
在結束二年期藥師訓練課程後,組長希望我們再組隊挑戰院內所舉辦的實證醫學EBM比賽,藉由競賽的方式和其他不同專業的職類一起切磋互相學習。為了比賽,組員們需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從訂定PICO、最佳資料搜尋、嚴格文獻評讀,最後再將臨床專業與病人價值觀相結合後,評估出最適合病患執行的診斷與治療決策。過程中
不斷的討論修改,讓我們增進了文獻評讀的能力,同時也建立團隊合作的工作態度。無論最後比賽的結果是如何,對我來說,當中所學習到的搜尋文獻及論述資料的技巧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才是最珍貴的。
EBM,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到底什麼治療對病人來說才是最好的?大家都說好的就真的是好嗎?接觸了EBM後讓我不敢百分之百的相信未查證的資訊。學姐在上課的時候曾經說過:「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我想在這個每天都有新知的世代,如何辦別資訊的優劣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